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大理新闻 >

文明办主任三人谈:推动移风易俗 建设美丽乡村

标签:建设 文明 农村 精神文明  日期:2017-07-11 09:40
越来越美,越来越实,实际上不管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的深层含义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进程中形成优秀文化传统,创建了3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专访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参会代表

  6月24日至25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志坚、陕西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鲍贻勇、安徽省文明办副主任杨明世接受了记者专访。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志坚

  记者:能用两句话概括一下本省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吗?

  刘志坚:福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乡风民风、生活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了,人民群众文明创建的自觉性立起来了”来概括。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要求,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让一个个乡村美丽起来,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文明创建的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在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环境卫生、文化生活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鲍贻勇: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整体部署,按照刘奇葆同志讲的“三个美起来”的目标,陕西这两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用两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围绕“面子和里子”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使美丽乡村的“面子”越来越美;以农村民风建设“十个一”为抓手,使文明家园的“里子”越来越实。我们设计了“十个一”的载体,即建设一个农家书屋,建设一个广播室,建设一个公共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善行义举榜,有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道德讲堂,有一整套乡规民约制度,每年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通过“十个一”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农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细节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

  杨明世:安徽对中央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对落实“三个美起来”的要求是坚定不移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安徽的美丽风景。推进“五大行动”也是坚持不懈,文明乡风已经成为我们助力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载体。

陕西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鲍贻勇

  记者:现在很多农村都富裕起来了,在富裕的农村应该如何塑造家风、村风和民风?

  刘志坚:富裕的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为塑造优良家风、村风和民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物质的丰富并不代表家风、村风和民风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还需要我们善加引导。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新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二要弘扬新时期的乡贤文化,树立鲜明的道德导向和价值标杆;三要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把一个个文明家庭作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努力做到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树村风,以村风扬民风。

  鲍贻勇:实际上不管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都有家风村风民风的建设问题。家风好了村风才好,村风好了民风才好,这里面是由小到大的逻辑关系。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脑袋”的深层含义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进程中形成优秀文化传统。要注意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体现当地村落村镇历史发展沿革的好的典型,注意发挥乡贤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过去传统的一些东西要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衡量,要在剔除糟粕的同时把精神脉络延续下来。

  杨明世:有这么三句话,第一句是倡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树优良家风。我们安徽有很多优秀的家风,徽文化中有很多楹联就是关于家风家教的,比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第二句是借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立文明乡风。第三句话是树新乡贤文化育德善民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新时代的优秀典型引领,新乡贤包括优秀党员干部、回归乡里报效桑梓的致富带头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通过他们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安徽省文明办副主任杨明世

  记者:您认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刘志坚: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我认为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建立新约与破除旧俗的关系,坚持“破立结合、以立为本”的基本原则。“破立结合”就是既要破除不合时宜、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旧道德传统、旧习俗、旧观念,又要着手新的道德观念的确立、新的道德规范的构建、新的道德风尚的培育;“以立为本”就是始终坚持以“立”为主导,以“立”为着眼点,重在建设。比如封建迷信、比阔斗富、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如果简单生硬地强制破除、堵截,收效不会很理想,只能采取边“破”边“立”,以“立”促“破”的方针。

  鲍贻勇:这个问题,一句话不好概括,我总结了5句话:党委政府重视、社会舆论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能人大户示范、村规民约规范。这就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了。

  杨明世:习俗难改,风气难改,观念难转。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关键是抓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点燃一盏灯,影响一大片。

福建省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志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写下寄语。

    记者:现场考察了山东省淄博市的文明村镇建设,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志坚:在将近两天的会议期间,我们走访参观了以乡贤文化著称的赵瓦村、以孝道文化著称的藏梓村、以优良家训家风著称的月庄村等,收获很大,真实地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淄博模式”。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始终坚持以美丽乡村为主题、为抓手。福建也历来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共整治3700多个村庄,创建了3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接下来,我们将召开福建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家庭创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建设美丽福建,力争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展示更为出色的福建作为。

  鲍贻勇:这次到山东来,确实是开阔了眼界,启发了工作思路。在淄博考察的6个村给我的整体印象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这些年来,山东以“四德工程”为载体,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实施文明乡村行动,围绕“三个美起来”的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的体会是三个“到位”:顶层设计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考核激励到位。这项工作抓得实、抓得细、效果好。

  杨明世:一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看到成效,这是淄博给我的第一个感受。二是重在落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三是重在为民,必须以民为本,增进福祉。这次参观我看到这里的老百姓,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写在脸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老百姓对创建的要求和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记者 张殊凡 王钰)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http://cs1j.com/传奇世界sf http://www.btfcs.com/传世私服 http://www.qpcsw.net/传世sf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