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大理新闻 >

大理市“五抓”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上台阶

标签:改革 农村 试点 大 宅基地  日期:2017-01-19 01:01
农村居民生产空间,大理市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办公室,我市先后在电视台,大理市农村宅基地退出管理办法,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名木古树保护管理办法,规范土地管理,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建
大理,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犹如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大理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着四方来客。大理市人多地少,城镇居民生活空间、农村居民生产空间、旅游目的地休闲空间、基本农田保护空间高度重合是大理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

2015年3月,大理市被列为开展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省国土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维护和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的目标,注重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与洱海保护治理、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大理州“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紧密结合,严格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指标,城乡一体化规划定坐标,生态环境保护定底线,以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为特色”,形成覆盖城乡、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村庄规划修编、空心村整治、集体土地适应性调整、环村林(路)建设、农村殡葬改革、古村落保护等工作,建立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一、抓组织领导,高度统一思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大理市自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省、州、市相继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市11个乡镇2个办事处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村、组成立改革试点工作组,层层负责抓实工作。二是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结合大理实际,精心编制了《大理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大理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工作方案》。2015年9月2日,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领导小组在大理召开大理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016年7月7日,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昆明召开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大理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各项任务的落实。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大理市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办公室,专门负责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制定了《大理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建立了市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市级机关挂钩包干到村的挂钩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州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孔贵华多次深入村组调研宅改工作,市财政筹措资金200万元保障改革试点工作。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宣传方式,扩大群众的知晓率。我市先后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体开设专栏,共收集基层群众、社会各界人士提出问题157个,汇总归纳、发布宅改问题解答5期共121个问题,充分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消除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为改革试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学习凝聚共识。2015年9月和12月,市委先后三次组织市、镇、村、组和部分村民代表共计2300余人次集中学习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政策知识。乡镇共召开动员培训57场次受训人数2898人,书写标语127条,发放《大理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手册》等宣传材料62220份,动员广大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试点中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为改革试点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抓探索实践,力求重点突破

大理市严格按“两完善、两探索”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一是推进确权调查和不动产颁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投入1500万元,全面完成全市10.6万户12.6万宗的宅基地调查测量,摸清农村宅基地使用和现状的家底,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两证合一”登记,赋予不动产“身份证”。为鼓励银行业开展抵押贷款,市政府设立500万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016年6月16日大理市发放了首批农村住房不动产权证书45户,5户农户获得首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45万元,赋予不动产资产属性,给群众吃下“定心丸”。二是探索住房分类保障方式确保“户有所居”。按大理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结果,分类认定为农民申请宅基地审批提供资格认定依据,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太邑乡和其他乡镇山区村组,继续实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宅基地取得制度;在坝区乡镇采用集体集中调整,“统一规划、逐年审批、分户建设、多户联建”等方式落实“一户一宅”;在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等中心城区,探索集中建设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三是区分地域、用途、面积计费,促进宅基地有偿使用。对“少批多占”、“未批先占”、“主体资格不符”、“用途变更”等情形规定相应的有偿使用标准,并按面积、区域及形成原因采取一次性和按年度两种方式收取费用。对将宅基地用于经营用途的,由集体主导收取一定的土地收益调节金,结合环洱海流域综合整治,对登记在建户712户,收取有偿使用费和土地收益金529.48万元。四是有偿和无偿退出相结合的退出办法,促进宅基地节约高效利用。出台《大理市农村宅基地退出管理办法》,明确包括少批多占、未批先占、一户多宅和批新未退旧的应当退出;闲置宅基地、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有使用的宅基地、农民自愿放弃的宅基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村庄规划的宅基地和位于洱海保护等禁建区范围内的5种类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而放弃申请的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结合本集体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补偿。全部退出宅基地或放弃宅基地申请资格,现全家迁移到城镇居住的,可享受城镇住房保障及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再就业培训等政策,由市政府按购房面积给予200元/㎡购房奖励(每户最高不超过3万元)。结合“空心村”整治工作,共有200户农户签订了有偿退出协议,共退出宅基地46.47亩。

三、抓统筹推进,体现地区特点

一是实施“空心村”整治,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空心村”整治,有效探索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目前全市已完成“空心村”整治5个,整治出土地74亩、规划宅基地180宗,可减少农村新建房屋占用耕地约90亩。二是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中调整定点审批确保“户有所居”。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预留建设用地,由集体统一收回,用于宅基地定点规划审批。目前,全市已开展宅基地集中调整38个村,共调整出土地约430亩、初步规划宅基地1020宗。有效破解了农村建房中调整土地难度大,村庄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粗放的问题。三是加强基本农田防护林建设划定村庄发展边界。在一期工程建成113公里生态林的基础上,规划启动了二期60公里的生态林建设工程,修复生态湿地5637亩,切实保护海西田园风光,控制村庄盲目外延扩张,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加快农村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探索推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变骨灰“入土”为“入室”。目前已建成使用骨灰堂7座、存放骨灰957盒,正在筹建8座。按大理市《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骨灰堂34座,实现全市覆盖。五是强化村民自治赋予群众话语权。结合大理市“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在全市515个自然村探索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发挥理事会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六是注重古村落保护突出民族特色。制定大理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和《名木古树保护管理办法》,做好古院落普查、传统村落申报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85座历史建筑、183院传统民居院落和2442棵古树名木实施挂牌保护,完成9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有15个村庄被住建部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四、抓疏堵结合,规范土地管理

一是严格规划引领“疏”。按照“多规合一”试点要求,完成了《大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编制,加快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力度。2015年启动了148个环洱海自然村的村庄规划修编,2016年启动坝区其余263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制定下发了《大理市村庄及集镇规划管理若干意见》和《大理市农村住房项目建设审查审批若干意见》,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引导村庄全面发展。二是开展综合整治“堵”。按照“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的思路,全面打响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及时全面叫停全市7431户农村住房在建项目,逐一入户清理核查,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采取“零容忍”,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611起,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020户、14万平方米,依法严厉打击乱占乱建行为,坚决堵住违法违规建设蔓延势头。三是建设综合示范村“促”。全市在每个乡镇优选2个群众基础好、干部工作能力强的自然村,每个村投入500万元资金,实行市镇干部驻村蹲点推进的工作机制,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核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示范村建设,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建设美丽乡村。四是科学界定户与宅“管”。坚持“一户一宅”的核心在“户”与“宅”的认定。大理市根据全市宅基地使用现状和地方传统习俗,对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户”与“宅”标准进行了界定。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有偿使用、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提供认定依据。

 五、抓深度结合,叠加改革效应

一是与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彰显改革地域特色。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与保护耕地、保护洱海、保护白族文化相衔接,坚持以苍洱田园风光为空间载体,以民族文化和乡土建筑为基调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二是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相结合,释放改革红利。通过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有效激活农村居民不动产和集体资源资产,增强了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环洱海居民加快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三是与“多规合一”试点相结合,体现改革节约理念。按照“多规合一”和“疏堵结合”的理念,加快村庄规划修编,划定村庄增长边界、生态红线,推进用地规模管控、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确保村庄按照规划“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得规范、建出特色”。四是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试点相结合,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建设特色化”的要求,积极争取农发行32亿元政策性贷款支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四大工程建设,力求通过改革试点,让农村面貌得到改善、农民得到实惠。五是与村民自治试点相结合,夯实改革群众基础。通过建立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会、村民自治理事会及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搭建群众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参与平台,切实调动村民参与改革的激情和动力。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理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按“农村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一体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两完善、两探索”目标任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上了新台阶。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http://cs1j.com/传奇世界sf http://www.btfcs.com/传世私服 http://www.qpcsw.net/传世sf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