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大理新闻 >

深入推进“七大行动”  打好洱海保护攻坚战

标签:工作 完成 工程 建设 洱海  日期:2017-06-30 10:49
第一批112个自然村规划已全部完成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在原有设施无法全部收集处理污水的19个村新增21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公开招标等工作,做到常态化管理,引导退出生猪养殖700多头;加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了大理的长远发展,为了大理人民的共同利益,2017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洱海保护攻坚战全面打响,“七大行动”重拳出击,目前影响洱海水质的主要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洱海水质正朝着积极的、正向性趋势发展,1至5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

州、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启抢救模式保护治理洱海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围绕稳定和改善洱海水质的目标,采取一切措施,发动一切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强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并通过停污、截污、“三清洁”、入湖河道整治、村落污水收集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全面展开精准、及时和有效的抢救性行动。

5月份22个测点中有14个测点符合Ⅱ类、8个测点符合Ⅲ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总氮(7个测点超标)、总磷(1个测点超标),国控湖心点水质综合评价符合Ⅱ类。全湖总氮为0.48mg/L,与4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8.7%,比多年平均同期下降12.7%;总磷为0.021mg/L,比4月上升31.3%,比去年同期下降24.9%,比多年平均同期下降4.6%;COD为11.6mg/L,比4月下降6.5%,比去年同期下降22.3%,比多年平均同期下降25.6%。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12年中第3次保持5月达Ⅱ类水质情况。总氮、总磷、COD等主要水质指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保持在Ⅱ类水质限值范围内。

流域“两违”整治全面铺开

我市按照划定和规范管理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要求,加快推进环湖各镇总体规划和自然村规划修编,第一批112个自然村规划已全部完成评审工作,第二批已完成4个自然村规划评审工作。全市叫停农村建房审批及4691户在建户,已完成复核4040户,共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98户,拆除面积达2.27万平方米。全面叫停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1900户餐饮客栈经营户,已完成初步核查,目前正按照市政府有关整治的通告实行分类处置,继续保持对洱海保护区核心区内餐饮客栈经营户管理的高压态势。抓紧制定《客栈(民宿)管理办法》和《餐饮管理办法》,启动新一轮“三退三还”工程,推动龙首关至龙尾关茶马古道综合利用项目,力争实现洱海周边餐饮客栈等服务业减量化。

村镇“两污”治理进展顺利

我市村镇“两污”收集体系基本建成,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明显提高,村镇环境卫生持续好转。实施农户化粪池建设,投资7341.25万元,新建化粪池20975座,已建成20694座化粪池,对农户厨房、卫生间、圈舍、洗涤等废水实现“四水全收”,做到污水全收、雨污分流;开展黑臭沟渠整治,对洱海流域范围内的河道沟渠进行拉网式排查和清理整治,对入湖沟渠实行河床清淤、沙石铺设、建设拦污闸等工程性治理,基本实现了“河清、沟清、渠清、水清、岸清”。实施生态库塘建设工程,规范生态建设及运营管理,投资8280万元,在尚未建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自然村新建128个生态库塘(含82个应急库塘和45个尾水处理库塘),对村落污水进行应急收集处理,目前完成库塘建设52个、在建72个。实施沿湖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投资1.18亿元,对146个村落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提升改造管网80公里,目前大庄村、北生久村、波罗旁村、海潮河等11个村已进场施工。投资1800万元,在原有设施无法全部收集处理污水的19个村新增21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增加污水日处理能力3300立方,目前21个站点已全部进场施工,挖色、康廊已通水。投资1635.5万元,实施农村客事办理场所及农村中小学校排污整治工程,对155个农村客事办理场所,各新建1座农村客事办理场所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54座。投资2000万元,对排查出的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97所(含经开区25所)中小学校,各建1座污水处理设施并实施中水回用,已完成市本级第一批19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第二批50座已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公开招标等工作。对已封堵的809个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出现反弹和新增的排污口从严进行查处,做到常态化管理。不断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组织发动60多万人次参与“三清洁”活动,收集清运垃圾11.1万吨、畜禽粪便3.8万吨,清理沟渠2000余千米,清理淤泥8千多吨。开展洱海蓝藻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收割打捞水生植物3.17万吨,分离处理富藻水168吨,有效削减洱海污染负荷。

面源污染减量行动稳步推进

我市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大蒜等高肥高水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减少,面源污染持续降低,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削减。划定规模化畜禽禁养区,制定了禁养区内11家生猪养殖场和2家奶牛养殖场关停、搬迁方案,已完成关停2家、搬迁1家,引导退出生猪养殖700多头;加快清退库塘水产养殖工作,签订清退协议2228.64亩,已清空库塘1030.33亩。划定“禁种区”,并对“北三江”河道两侧各100米、海西1966米界桩外延100米、苍山十八溪河道两侧各50米、其他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各30米及环海东路临湖一侧的核心区16464.77亩耕地进行流转,流转后由种植大户、规模性企业进行有机种植、生态种植,实施增绿、增塘建设,有效过滤沟渠农田尾水,控制和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15105.67亩,完成率为89.41%。实施高需肥作物调整为低需肥蓝莓、花卉7300亩、生态保育型水旱轮作1500亩、豆科牧草覆盖800亩、秸秆覆盖除草保水保墒7150亩。扎实推进两个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901万元,大理镇、银桥镇、湾桥镇水肥一体化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完成800亩滴灌设施安装,挖掘生态沟渠8500米;喜洲镇、上关镇种养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启动建设喜洲镇300头肉牛养殖场工程建设、上关镇1000户散养户粪污收集工程和家庭牧草粪污收集工程,完成了养殖场干粪运输车、水质监测单位、地磅秤、粪便收集桶等设施的招标工作。

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抓紧实施

我市加大水资源管控力度,稳步提高中水回用水平,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推进以水价改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供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无序取水整治工作,实施海西高效节水减排和生态修复项目,提升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成立用水合作社统一管水,颁发水权证11200本,封堵建成区地下井2393口,封堵十八溪农灌口106个,拆除了喜洲镇三塔饮品和蝶泉饮品取水设施停止取水,封堵大理大学古城校区取水口;对44个非煤矿山矿区矿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植被恢复和应急浮绿工作,完成退耕还林地块面积测绘4000亩,引种油橄榄1600亩。

截污治污工程二次提速进展顺利

按照“目标倒逼、工期倒排、挂图作战”的工作要求,大干快上氛围浓厚,各项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环湖截污一期工程PPP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3.28亿元、管道施工55公里、干渠1公里,力争提前到2017年12月底前完成一、二、三、六标段建设, 2018年4月底前完成建设四、五标段。洱海环湖截污二期工程已于2017年4月25日启动实施,实行24小时施工,力争缩短工期15个月,提前到2018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兴盛桥至天生桥段综合管网工程(北干渠)与综合管廊工程同步实施,力争2017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目前完成年度投资1.3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2.38%。34条总长163公里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完成年度投资2500万元,力争2018年7月底前全面完工。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底前完成建设。

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力度不减

联合执法机制逐步理顺,执法环境逐步改善,餐饮客栈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每周一天带队巡查洱海保护工作机制,一线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处理,限时督办完成。全面推进落实“一河一长、一源一策”河长制,完善“河段长”责任制,建立市、镇、村、组四级河长体系,一条入湖沟渠一个整治方案、并挂牌公示,切实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严格监管执法,建立执法监管查处分离机制,健全案件移交、查处、督办和反馈工作机制,确保洱海流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实施“七大行动”以来共查办各类案件75起。加大“禁磷禁白”工作力度,出动执法人员1.6万多人次,立案查处1060起,收缴违禁品16.9吨。从2017年1月25日起实行常年封湖、计划捕捞工作,完成400万元的2017年渔业增殖放流工作。

全民保护洱海氛围浓厚

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洱海保护工作。制定《洱海保护行动市民公约》,设立大理市规划建设环保违法违规有奖举报微信公众号,受理环保违法行为举报103起;开展“洱海保护市民大讨论”活动298场、“洱海保护志愿者”活动3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142场、宣讲244场;举办各类洱海保护宣传教育活动6次;制作各类宣传标语2.9万多条、发放宣传资料30多万份;刊播各类宣传标语、公益广告1500多条次;在各级媒体刊播洱海保护宣传报道848篇,引导舆论,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七大行动”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保护洱海,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后路可退,唯有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功夫、尽最大努力,才能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保护谁保护”,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就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http://cs1j.com/传奇世界sf http://www.btfcs.com/传世私服 http://www.qpcsw.net/传世sf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