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三峡集团:中华鲟人工繁育技术成熟 可确保物种不会灭绝

标签:野生 研究 繁殖 人工 繁育  日期:2020-01-10 00:40
根据三峡集团提供的资料,1983年获得成功,之后多年取得成功,资料显示,还存在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意味着,这些人工繁育的中华鲟放流长江后,中华鲟研究所资料显示,结果显示,能够

  宜昌4月14日电 (记者 郭晓莹)500尾“水中大熊猫”中华鲟14日放归长江。中华鲟会不会步白鱀豚后尘?持续开展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能否有效补充野生种群不足?对此,三峡集团回应称,在充分的技术保障下,人工繁育种群已经可以确保中华鲟这个物种不会灭绝。

  白鱀豚是长江流域独有的水生哺乳动物,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根据三峡集团提供的资料,白鱀豚具有数量稀少,繁殖率低,生长较慢等特点,而中华鲟的繁殖数量庞大,一次产卵量从几十万粒到一百多万粒不等。在没有天敌的实验室环境下,可以人工繁育大量中华鲟。

中华鲟放流现场(资料图) 黎明 摄

  中华鲟研究所在1982年开始开展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工作,1983年获得成功。2009年,中华鲟研究所成功繁育出子二代中华鲟,之后多年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体系基本成熟。

  目前,中华鲟研究所保有中华鲟野生亲鱼和一定规模子一代、子二代不同梯次的人工种群。中华鲟这个物种可以依托人工繁育得以延续。

  资料显示,中华鲟除了面临野生种群减少的危机,还存在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野生中华鲟雌雄比例已经达到7:1以上,雄鱼很可能先于雌鱼消失。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开展的中华鲟单性繁殖技术已经成熟,这意味着,即使人类在长江里捕捉不到野生雄性亲鱼来给鱼卵授精,科研人员依然可以繁育中华鲟下一代。

  三峡集团发文称,在充分的技术保障下,人工繁育种群已经可以确保中华鲟这个物种不会灭绝。但中华鲟自然种群是否会消失,取决于长江水生态、水环境的未来发展态势。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500多万尾,其中大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达1.75万尾。那么,这些人工繁育的中华鲟放流长江后,能有效补充中华鲟野生种群的不足吗?

  中华鲟研究所资料显示,放流的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数量虽然少,但都是大体格的,不存在产卵、受精、孵化过程中的损耗,在长江、大海里基本没有天敌,损失率跟自然繁殖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放流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对于野生资源的补充有积极意义。

  “我们对放流的子二代中华鲟进行标记追踪,结果显示,大规格人工繁殖中华鲟进入河口水域的比例超过五成。”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水生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姜伟表示,人工繁殖的中华鲟与野生中华鲟在遗传、习性方面并无差异,能够很好适应长江和大海的生活。(完)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