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网,每日更新最新大理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大理新闻 >

铮铮铁血儿 绵绵大山情

标签:学生 孩子 老师 年级 新华  日期:2017-04-04 03:43
沙新华在辅导学生,他用如水的品质滋润学生,事实上,只会用彝语交流,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开始用汉语跟其他同学交流,工作,一些一年级的小孩不适应学习生活,做游戏,沙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
——记大理州第三届道德模范、剑川县羊岑乡石照壁小学教师沙新华

    □ 通讯员 王兆江 文/图

沙新华在辅导学生。

    群山环抱的山谷里,一面鲜艳的红旗,一栋崭新的二层楼房,一位瘦高黝黑的老师,26个快乐的山娃子。这一看似单调的场景,定格在老君山深处的剑川县羊岑乡石照壁小学。    沙新华是多年的“优秀教师”,2010年剑川县“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4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TCL公益基金会“希望工程烛光奖”,2014年首届大理“身边好人”奖,在大理州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中,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

他用如水的品质滋润学生

    走进石照壁小学,崭新的教室里,孩子们的朗读声铿锵有力,字正腔圆。事实上,刚任教时沙老师也吃了不少苦头。学生的基础特别差,只会用彝语交流,三年级的学生还听不懂汉语。沙新华没有气馁,没有畏缩。刚开始,就用彝语跟学生交流,逐步过渡到“双语”教学。先用普通话讲,听不懂就用彝族话去翻译。从声、韵母开始,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习,慢慢地培养孩子们的汉语交流能力。有些学习差点的孩子,就课后留下来单独辅导。沙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孩子们逐渐开始热爱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开始用汉语跟其他同学交流。朗朗的读书声和欢笑声,成了大山里最富有生命力的音符。    由于环境偏僻,山高路遥,工作、生活条件差,当地群众对教师的期望仅仅是能待下去。“年纪小小的,能不能待得下去?”面对家长的担忧,沙新华对他们说:“放心吧,我也是本村人。我既然选择了,一定会把你们的孩子教好的。”沙新华待下去了,从此,月亮坪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再没有学生辍学。从2000年开始,沙新华的教学成绩就在羊岑乡名列前茅,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山村教师。

他用如山的责任演绎大爱

    “一个都不能少”,沙新华做到了。起初,大点的孩子野惯了,经常悄无声息地跑到山里玩耍。一些一年级的小孩不适应学习生活,经常在课堂上哭,有的还偷跑回家不来上课。于是,课后翻山越岭去大山深处找孩子便成了沙新华的家常便饭。为了能留得住孩子,使他们在学校安心学习,沙老师跑到50公里以外的县城,给他们买体育用品,教他们打球、唱歌、做游戏,陪他们踢毽子、跳绳、打陀螺。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回到学校上课了。学校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公而忘私,教而忘家”,沙新华做到了。十五年前的一个雪天,山里一片银装素裹,沙新华依旧拿出布包,装上学生作业,准备去上课。妻子对他说孩子咳嗽几天不止,要到城里看看才行。想到教学点就他一个老师,他一离开,学生就要停课,就让妻子先挖点草药熬给儿子喝,周末再带孩子去看病。等星期天到县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得的是肺炎,已相当严重。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沙新华失去了才一岁半的儿子。办完孩子的后事,沙新华马上赶往学校,强忍着悲痛给孩子们上课。每每想到这些,这位铁骨铮铮的彝族汉子眼睛湿润了。

他用如磐的信念坚守大山

    1998年大理民族师范毕业后,沙新华,这位大山哺育的彝族小伙子主动回到了石照壁村,当起了几十个学生的“孩子王”。19年来,沙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七、八岁的懵懂顽童长成意气风发的少年。    是什么力量让他坚守深山19年?    沙新华从小学到师范毕业,一共就读过5所学校。光小学就三所,一二年级在村子里读,三四年级在三甸箐读,五六年级去旧栗坪读。他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来几天就走,换了四五个老师。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汉话,一些同学干脆就不读了。儿时求学的艰辛,在沙新华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1998年毕业,我们那时候是包分配,按照教育局规定是要分配到外乡任教的,我看到村子里留不住老师,孩子们读书非常不容易,就向教育局还有中心校反映,说我能不能回到我们村的石照壁小学来任教。我会彝语,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我请求以后,他们也就答应了。”从此,沙新华的生活和孩子们的梦想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既然选择了大山,我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这是我最大的理想。”这是沙新华自己给出的答案。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http://cs1j.com/传奇世界sf http://www.btfcs.com/传世私服 http://www.qpcsw.net/传世sf
推荐阅读